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推进儋洋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创新社会治理 建设平安儋州”。
近年来,儋州始终把平安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努力建设平安法治、文明、和谐的儋州。
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共儋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郑兴华先生,儋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王玮先生,儋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邓波萱先生,儋州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开勇先生,儋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晓书先生,请他们介绍儋州在打击社会违法犯罪行为、践行“枫桥经验”、未成年人保护等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有请郑兴华先生介绍儋州强化创新社会治理、持续推进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落实“大平安”这一重要理念,聚焦安全保障和风险防控,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全方位提升守护人民群众平安的层次和水平,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儋州建设,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儋洋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法治时报记者提问:
儋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王玮: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儋州市公安局铁骑队是2021年7月,在新一届市公安局党委班子上任后建立,目的是为了深化儋州主城区“路长制”勤务机制改革,更好地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铁骑队实行“交警+特警+派出所”勤务模式,充分发挥摩托车灵活快捷机动强的优势,在主城区开展常态化的巡逻防控。打破警种壁垒,实行点对点指挥调度,市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就近下达指令,铁骑队员快速到达事发地点,开展先期处置,实现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效果的明显提升。铁骑队勤务模式实行以来,那大主城区的治安、刑事、交通等警情明显下降,形成了“一警多能、多警联动、快速反应、齐抓共管”的治安管理新格局。
那大城区铁骑队警力44人,配备警用摩托车20辆,自成立以来,共处置各类警情1.7万余起。其中,治安类警情5600余起;交通类警情8800余起;群众求助/救助类警情1900余起;处置其他警情500余起;救助受伤群众480余人,帮助找回走失儿童/老人190余人,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20余人,在常态化巡逻工作中开展交通违章纠治2.6万余次。
鉴于铁骑队这一勤务模式在那大城区取得成功,今年10月,市公安局又组建了新的一支铁骑队,已经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和白马井滨海新区开展勤务,警力32人,配备警用摩托车15辆。目前,市公安局两支铁骑队警力共76人。下一步,市公安局将加强铁骑队伍建设,不断补充警力、改善装备、优化模式,更好更快为市民服务,推动我市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公共频道记者提问:
儋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邓波萱: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和海南省政府关于加强烟花爆竹旺季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烟花爆竹打非治违专项治理工作,由市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市公安、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采取严格审批、严格监管、从严查处等管控措施,把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各环节工作管实管到位,依法严厉打击烟花爆竹各类非法经营行为,坚决遏制烟花爆竹领域发生安全事故,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第一,加强烟花爆竹储存环节安全风险管控。组织了市应急、公安、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全面检查了我市烟花爆竹批发企业的现有库存情况;结合我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在允许燃放区域,科学合理核发一定数量的烟花爆竹零售许可证,满足群众购买需求,避免因缺乏合法销售渠道,产生非法储存、运输、销售烟花爆竹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安全风险。
第二,强化烟花爆竹流向和运输安全管控。加大对烟花爆竹经营企业落实流向登记制度情况监管,对未按规定建立并落实流向登记制度的烟花爆竹批发企业,依法给予处罚。对无许可运输烟花爆竹、超许可范围运输烟花爆竹、运输车辆无危货运输资质的依法予以处罚。督促客运经营者严格履行告知义务,依法依规开展安全检查,严防乘客携带烟花爆竹等违禁品乘车。
第三,严格烟花爆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市市场监管、应急、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依据各自法定职责强化违禁、超标、假冒产品源头追溯,依法严肃查处相关质量违法行为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等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深化烟花爆竹经营安全专项整治。按照省应急管理厅的统一部署,我市组织企业开展烟花爆竹重大危险源辨识,紧盯重大事故隐患整治和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坚决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零售店(点)。
第五,持续开展烟花爆竹“打非治违”行动。依据各部门的法定职责,市应急管理部门继续加大对非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市公安局、市交通局等部门联合加大对非法运输的打击力度,市市场监管局加大对伪劣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产品的查处力度,市综合执法部门加大对非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
截至目前,我市烟花爆竹“打非治违”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相继查获三起烟花爆竹非法储存烟花爆竹案件,共查扣非法烟花爆竹产品2500余件(箱),行政拘留5人,总价值80万余元,对所查没的烟花爆竹进行了全部销毁。进一步规范了烟花爆竹市场经营秩序,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对烟花爆竹销售店(点)的经营者起到了积极的警示教育作用。
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提问:
谢谢!
儋州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儋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晓书:
谢谢记者同志的提问。今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民政局紧紧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扎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走深走实,构建起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新格局。
一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全面建立。我市成立由49家单位组成的儋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市民政局首次依法承担此项工作的牵头职能,围绕“六大保护”体系建设,出台了《儋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儋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分工》《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儋州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实施方案》;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医疗系统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实施细则(试行)》;市法院印发《关于加速推进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保护政策,有效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二是未成年人保护网络不断健全。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实体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要求,积极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目前,建成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家、镇(办事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站19家、村(居)未保工作室319家,同时,在全市各镇(办事处)设立19名儿童督导员,各村(居)委会设立319名儿童主任,构建起市、镇、村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今年以来,我市未成年人三级保护体系提供了多方面的救助保护服务,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海南日报等平安返回与父母团聚的未成年人7人。今年7月份,儋州市被确定为全省未成年人“护苗”驿站试点之一,建立一站式未成年人全方位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市民政局构建以镇(办事处)社工站为平台,以基层民政事项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为重点,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抓手,整合“五社联动”资源,形成市、镇、村三级纵向贯通、横向互动的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三是孤困儿童福利保障坚实有力。全市共有孤困儿童1933人,截至11月底,按时发放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补贴1.84万人次1037.13万元。实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圆梦”助学工程,对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惠及儿童25人。认真履行收养登记职责,全市共办理收养登记5例,登记合格率100%。
四是群团、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积极有为。市民政局培育孵化“儋州尚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海南为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社”2家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专业性社会组织。积极引导社会慈善力量,引导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之中,组织全市社会组织、社工机构、慈善机构积极参与护苗行动,共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关爱保护、政策宣传等服务6763人次。今年6月份,开展了以“点亮六一,共护未来”为主题的“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活动,利用“报台网微端”等平台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营造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将以省委政法委赋予儋州护苗驿站建设试点单位为契机,加快推进护苗平台建设,同时,选强配齐村居(社区)护苗联络员,构建全覆盖、一站式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利用地方立法优势,提出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立法建议,推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未成年人保护的宣传力度,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多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广泛形成重视、支持和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浓厚氛围。
李敏清:
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环节结束。推进儋洋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未来我市将在平安儋州建设和社会治理上继续下大功夫,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改善社会治安环境,不断增强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希望各位记者媒体朋友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