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鼎朝正在给群众录入核酸检测信息。 通讯员符秀山 摄
儋州市融媒体中心消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众多“90后”“00后”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和方式为抗疫贡献一己之力。今年24岁的邱鼎朝是王五镇一名“三支一扶”人员,虽然刚毕业2年多,但在疫情发生后,作为青年一代的他积极投身抗疫一线,接受组织的统一安排,为抗疫贡献青春的力量。
“硬核”的采样信息录入员
“你是9号,请拿好核酸检测试管到前方进行采样检测。”8月12日,在王五镇光村村委会核酸检测点现场,王五镇“三支一扶”人员邱鼎朝化身“大白”,有条不紊地开展核酸检测信息采集工作。
扫健康码、贴试管条形码、核对信息、提交批次……这是采集员的工作流程。邱鼎朝工作很认真,每次录入信息,都会仔细核对,既使是有“健康码”的群众,他也会再次核实姓名、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准确录入每一人的信息。有时,面对排着长长队伍的群众,他就做好解释引导,安抚群众情绪。针对无健康码的老人和小孩,他用自己的手机帮助他们手动录入信息,仔细校对人员信息内容,逐条录入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确保信息无误。
核酸检测工作很辛苦,也很危险。当记者问及为什么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时?他说:“当一名白衣天使是我的梦想,采样信息录入满足了我内心对‘大白’的憧憬和喜爱。”
如今,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邱鼎朝从一名志愿者到抗疫“小白”,他在抗疫一线的“实战”中不断磨砺和成长。
坐着“雷公马”进村采样的抗疫战士
8月10日,受台风“木兰”的影响,王五镇局部地区下暴雨,鸠坡村出村道路的漫水桥被水淹,有49名村民没办法来做核酸。在接到通知后,王五镇立即决定组建采样小分队进村进行采样。
此时,忙了几个小时的邱鼎朝身体已经很疲惫了,但他还是主动请缨和其他4名队员冒着大雨,改道农耕路强行挺进鸠坡村。坐在拖拉机上,他和队友们来不及躲避道路两旁的灌木、荆条,头和手被灌木、荆条刮伤,大家全身被雨水淋湿,但他们都毫无怨言。经过1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才到达了鸠坡村。完成鸠坡村的采样后,得知村委会的木万头村还有2名老人没有采样,他再次和采样小分队又马不停蹄赶往木万头村,一直忙到下午5点多才完成任务。
回到单位后,邱鼎朝才发现自己的手机由于长时间泡水,已经无法使用。每每遇到这样的困难,朋友问他值不值得的时候,他总是笑着说,“我是年轻人,应该多做一点。”
在抗疫前线,挺身而出,邱鼎朝就是这样一个用实际行动诠释“三支一扶”精神,用热情和汗水书写炽热青春的青年一代。(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韦雪梅 通讯员符秀山 编辑朱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