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上午,站在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工地,放眼望去,附近的北门江水域,成片水浮莲尽是绿色,大片水域看不到一点江面。只听见耳畔轰隆隆的声音袭来,原来是两台大型挖掘机开到江边,不停地挥舞着“大臂”,铲斗将一团团水浮莲“挖”运到岸上。
为切实保护水环境安全,儋州市水务局当天联合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建管部及各参建单位,发挥重点项目水利工程作业优势,聚焦北门江水域,携手打响清理水浮莲攻坚战。在北门江畔,儋州市水务局、市河长办的工作人员身着志愿者红马甲,在岸上清理、搬运水浮莲,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北门江全长约69公里,流域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经过前期排查,我们发现天角潭附近的水浮莲面积最大,成片分布,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在清理活动现场,儋州市水务局河湖管理科科长陈新宇告诉海南日报记者,25日上午开始,他们联合工程建设单位用几天的时间集中清理,以最快的速度清除水浮莲。
记者在现场看到,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数十名参建人员人手一个清理“神器”——长达两三米的钢钉耙。“这个是我们工人用木棍、钢筋焊接制作的,虽然简易却很结实耐用。”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建管部部长王浪在江边将钉耙头伸向水里,很快能将纵横交错的水浮莲分开一部分钩到水边,也方便挖掘机配合集中“铲掉”。
“不仅有钉耙,还有镰刀、砍刀等,都是项目上自制的,就为了更好地清理水浮莲。”王浪笑着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开工近两年来,项目部就把水浮莲清理列为“规定动作”,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和工程机械,清理周边流域的水浮莲,为保护水环境出一份力。
北门江流域仅是儋州全市掀起水浮莲清理热潮的一角。据儋州市水务局副局长孙守山介绍,该市把此次“百日大战”列为“六水共治”重要工作来抓,迅速组织发动摸清底数,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对辖区内河湖水面摸底调查,摸清数量来源分布等,5月10日前已完成调查摸底,全市需要清理水浮莲的流域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
据了解,连日来,儋州各镇集中组织开展辖区河湖水浮莲清理整治工作,组织河湖管护员、保洁公司切实落实巡查保洁责任,发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对所辖河流、湖泊、水库等开展大排查大清理,对看到问题要动手解决,看到死角要及时清除。做到河湖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同时,该市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的原则,实行“发现问题-上传台账-集中清理-及时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加强区域间的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共同做好跨界河流水浮莲清理工作,确保专项行动7月10日前按时完成。此后,该市还将开展“回头看”,对标对表工作目标要求,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不留死角,持续开展好巡河工作,做到巡河常态化,巩固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果。
儋州市副市长、市河长办主任莫正群介绍,通过开展水浮莲清理“百日大战”,使全市河湖水浮莲泛滥问题基本解决,使水安全隐患有效消除,河湖面貌明显改善,实现全市河湖水面无成片漂浮物,河湖长与河湖“共命运、齐进退、同荣辱”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夯实,并建立水浮莲管控长效机制,进一步构建党委领导、河湖长主导、公众参与的共建共享河湖管理保护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