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开展流调工作
近日,我市确诊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市卫健委安排部署下,市疾控中心抽调人员全力进行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工作,为我市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您什么时间到达酒吧呢?什么时间乘坐什么车辆离开?是否有全程佩戴口罩?……”4月5日,记者在市疾控中心看到,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陈小佳正在与一名市民通电话,进行流调工作。
“刚刚跟一位市民了解流调情况,说了10多分钟,但是因为对方有事被迫中断,只能等一会再继续打过去,直到了解清楚该市民的流调情况。”陈小佳说,从4月1日起,基本上每天早上7点就过来工作,一般情况晚上9点才结束工作,但是有时也忙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
据悉,我市确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市疾控中心48名工作人员与从乡镇卫生院、市级医疗机构抽调的48人共96人立即开展流调工作,大家按照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者推送名单分工,电话了解接触日期、乘坐交通工具、同行人、疫苗接种情况等活动轨迹,判断出密接、次密接、疑似密接人员,并加班加点形成流调报告。
“流调工作特别难开展,很多市民害怕我们工作人员的电话是诈骗电话,对我们的流调电话产生质疑。”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流调调查组组长刘芳哑着嗓音说,由于长时间沟通交流,嗓子已经有点嘶哑,但是她基本上24小时呆在办公室开展流调工作,一整天就断断续续休息5个小时左右。
刘芳介绍,只有打电话详细了解他们流调情况,才能判断他们是密接、次密接、疑似密接等情况,并对他们进行隔离,才能保护更多市民的健康安全。
随后,记者来到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科看到,检测人员佩戴N95口罩、帽子、穿上厚厚的防护服、面屏、鞋套、乳胶手套等,在实验室里对核酸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忙碌而有序。
据悉,核酸提取、体系配制、核酸扩增、结果判读等是开展核酸检测的程序,然而每一个程序都需要检测人员与病毒“面对面”,每一步操作都要小心谨慎,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稍有不慎就有感染风险。
“检测一批次标本需要4-6个小时才能出结果,而检测人员全副武装工作1个小时以上,浑身就被汗水湿透。”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科科长羊娜表示,由于防护服穿脱非常繁琐,所以检测人员常常开始工作后,连续几个小时不敢喝水、不吃饭、不去厕所是家常便饭。
据悉,我市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立即对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者进行核酸检测。随着我市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者、重点人群的核酸样本数量的不断增加,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愈加繁重,检测人员依旧在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下认真仔细地检测核酸样本。
“一轮核酸检测工作下来后,满身是汗,头发湿得像刚洗了澡,脸被护目镜和口罩勒得全是压痕。” 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科科员林枫说。
据悉,市疾控中心像林枫一样的检测人员还有22人,他们都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与时间赛跑,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核酸检测工作。
“本次疫情发生后,全体检测人员轮班坚守在实验室里,大家争分夺秒,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检验结果检测核酸样本,为病例确诊提供准确依据,为我市疫情防控赢得宝贵时间。”市疾控中心主任冯元贵说。
市疾控中心的检验检测科承担着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者、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工作。据了解,4月1日起至5日,已经检测了10万人次核酸样本,更多的样本还在陆陆续续送达。